文章內容 |
|
一、為什麼糖尿病需注重口腔保健?
血糖控制不佳時,唾液分泌量減少,口腔內的清潔能力隨之降低,造成細菌繁殖,
造成齲齒、牙齦炎、牙周病等現象。其中,牙周病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見的口腔併發症,
會使牙周組織被破壞,造成牙齦腫脹、容易出血、牙間隙增大、齒槽骨萎縮,極嚴重病
人最後會牙齒脫落,所以糖尿病病患需注意口腔保健。
二、糖尿病引起的口腔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:
(一)口乾、口臭、味覺改變:糖尿病導致微血管及神經病變,使唾液分泌量減少造成
口乾,細菌、病毒、黴菌感染的機會增加造成口臭,味蕾孔變窄或消失造成味覺
改變。
(二)傷口癒合困難:因糖尿病致身體免疫系統改變,影響牙齦組織膠原纖維代謝,而
加速齒槽骨喪失,及延緩牙周組織的癒合能力。
(三)齲齒:口腔衛生不良,使堆積在牙齒或牙齦溝中細菌數增加所致。
(四)牙齦炎、牙周病:牙齦出現凹狀糜爛,甚至骨頭外露而感劇烈疼痛。
三、口腔衛生居家自我保健原則:
(一)維持血糖的穩定,有助於減少牙周病的發生。
(二)正確的潔牙為減少細菌最有效的方法,使用軟毛牙刷刷牙,三餐飯後半小時內與
睡前皆需刷牙。刷牙時,牙刷與牙齦成45度,先在上排牙齒根部輕輕旋轉2-
3圈,由上往下刷,每次刷2-3顆牙,上排牙刷完換下排牙,同樣從牙齒根部
刷起,此時由下往上刷,牙齒內面也依序上下刷乾淨,牙齒咬合面則以旋轉方式
刷,最後再刷舌頭表面。刷牙時可用牙刷輕輕按摩牙齦,強化牙齦組織,另外,
可配合牙線、或使用牙間刷的使用,以達到確實有效的清除細菌。
(三)漱口藥水只能作為輔助工具,由於漱口水無法接觸深藏在牙齦下的菌斑,故漱口
藥水並非長期保健的適當方法。
(四)注意牙周病的症狀:如牙齦紅腫發炎、易出血萎縮、牙齒易鬆動、牙間隙變寬、
有牙垢附著等。
(五)增強個人抵抗力,養成良好衛生習慣:均衡的營養,避免抽菸、酗酒、嚼檳榔,
及過多的壓力。此外,一些不當的習慣,如磨牙或缺牙後未經重建,造成牙齒的
移位,導致咬合不正,不但加速牙齒的磨耗,有時也會加速牙周病的進行速度,
不得不注意。
(六)每半年定期口腔檢查,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;如家中有年輕即發病且併有嚴重牙
周病者,建議其家庭成員也應接受適當檢查。
(七)就診牙醫時之注意事項:
1.定期口腔牙齒健康檢查,並告知牙醫師自己有糖尿病史。
2.就診牙醫前,請先進食,以免治療後暫時不能進食而發生低血糖反應。
參考資料:
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(2015).2015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.台北市:社團法人中華
民國糖尿病學會。
衛生署福利部國民健康署(2013).糖尿病人的口腔保健.糖尿病與我(初版,54-57頁).
新北市:衛生署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。
Sima, C. & Glogauer, M. (2013). Diabetes mellitu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s. Current Diabetes Reports,13(3), 445-452. doi:10.1007/s11892-013-0367-y.
臺北榮民總醫院網路健康e點通https://www6.vghtpe.gov.tw/pat/
※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,歡迎來電諮詢:(03)9905106轉5231、5232。
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關心您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