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
吞嚥困難飲食指導
吞嚥困難是指食物無法順利地由口腔進入胃部,也就是失去所有或部份控制咀嚼、吞嚥和舌頭活動的能力,使食物無法由嘴的前方移到後方,運送食物至咽喉變得十分困難。吞嚥困難常會讓病人避免食用某些重要的食物,長期不食用某類食物,會因而失去某些重要營養素的來源。若供應的食物或供應的方法不適當,也會導致嗆到,使食物吸入肺部,甚至窒息。最常見的為:
一、長期不吃蔬菜水果,造成纖維素攝取不足引起便祕。
二、肉類吃得太少,而有蛋白質缺乏等營養問題。
◎如何解決吞嚥困難的問題呢?:
一、 調整供應食物的質地:精緻細碎食物適合無法咀嚼,但需良好刺激來促使吞嚥食物的人。若以細碎食物供應,最好能逐一說明所供應的食物內容,切忌將所有食物混成一團,造成病人對切碎食物的排斥。最好在供應時也應如同一般食物,每道菜分別盛裝,提高進食者對食物的接受程度。
二、增加食物的濃稠度:
(一)適當濃稠的食物有助於刺激唾液分泌和吞嚥,可促進咀嚼及舌頭移動的肌肉強度。
(二)避免太稀的液體,液狀之食物特別易嗆到。可利用太白粉、嬰兒麥粉、煮熟搗碎的馬鈴薯泥加入食物攪拌,以增加食物的濃稠度。
(三)可採用布丁、蒸蛋、碎肉泥、果泥等,最佳的濃稠度是類似市售罐裝嬰兒食品一般。
(四)進餐時每口食物約1/2到一茶匙的量。
(五)避免小片、小塊狀的食物,因易引起窒息的危險。
三、少量多餐:可改為一天供應六餐,體積小、熱量高的食物以增加營養攝取。
四、臥床病人進食的考量:
(一)對於臥床病人最佳的進食姿勢為--抬高床頭,儘可能使腰臀間呈90度。
(二)桌面應在腰和胸之間的適當高度位置。
(三)食物置於與嘴巴相距30公分範圍內,提供患者用餐時必要協助。
五、長期吞嚥困難問題無法有效解決,造成營養不良、體重下降情形時,需考慮給予管灌飲食供給營養。
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關心您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