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文章標題:腎臟病飲食 •發表單位:護理部 •發表日期:2014-04-30 •文章內容: 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 腎臟病飲食 腎臟病飲食是當腎臟發生病變,無法將身體的代謝廢物(如:尿毒、尿酸、肌酸酐、氨等)及過多水分、電解質排出體外,導致許多殘留物質堆積在體內,造成腎臟漸進衰竭現象時使用。基本原則以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,維持身體營養需求和電解質平衡為主。其適用對象包括: 一、急/慢性腎衰竭患者 二、腎功能不全患者 三、腎病症候群患者 ◎腎臟病飲食治療原則如下: 一、充分且足夠的熱量:攝取足夠的熱量以維持理想體重。足夠熱量的給予有賴於熱量高而蛋白質非常低的食物來補充,如:藕粉、太白粉、樹薯粉、冬粉、涼粉皮、粉圓、西谷米、大豆油、花生油、白糖、冰糖、蜂蜜等。 二、限制蛋白質的攝取:過多的蛋白質在身體利用時會產生含氮廢物。反之,蛋白質攝取不足,人體會分解組織中的蛋白質以供應維持正常身體功能,會因此亦產生過多的含氮廢物。腎臟病人蛋白質需求量約為理想體重0.6~0.8公克/公斤/每天,因此腎臟病患者應攝取『適量』(含50~75%)的『高生理價值』動物性蛋白質(如:雞蛋、牛奶、雞、鴨、魚、肉類),維持及修復身體組織。 三、因低蛋白飲食會引起維生素B6、C、葉酸減少,故可以多攝取穀類、瘦肉、酵母、肝臟、檸檬、柳橙、橘子、草莓、堅果及綠色蔬菜做補充。 四、低鈉/低磷/低鉀飲食 (一)低鈉:鈉是「鹽」的主要成分,因此要限制「鹽」的攝取。建議以白糖、白醋、酒、檸檬汁及香料(蔥、薑、蒜、芥末、咖哩、胡椒、茴香、肉桂、五香、花椒等)來調味,或糖醋、醋溜料理;使食物產生不同風味,增加食物美味。禁忌食用任何醃製、罐頭製品、加工食品及濃縮的食品。 (二)低磷:建議可食用白飯、饅頭、白吐司、白麵、鮮肉、豬血、鴨血、豆花、豆腐(皮)、豆漿、蛋白,避免淋醬汁或拌肉湯的習慣,以減少磷質攝取。勿聽信偏方或來路不明的營養補充劑,可避免隱藏性磷的攝取。 (三)低鉀:鉀普遍存在各種食物中,烹煮後鉀離子會溶解於湯汁中,故少食湯汁可以減少鉀的攝取。市售低鈉、薄鹽醬油或低鈉鹽、健康鹽、半鹽、低鹽大部分都以鉀取代鈉,不宜任意使用。腎臟患者仍可選用正常鹽或醬油,但應減少用量。禁忌高鉀食物,如:雞精、人蔘精、濃肉湯、咖啡、茶、運動飲料、楊桃、香蕉、柳丁、橘子、枇杷、硬柿、芭樂及釋迦等。 五、控制水分及液體的攝取:如需限水則每天攝水量可參考前一天的尿量,再加500~700cc的水。解渴的方法有— (一)用水漱口後,再將水吐出。 (二)口含冰塊再吐出。 (三)嚼清涼口香糖或硬糖。 (四)加檸檬汁在冰塊或飲料中。 (五)儘量一起服用需喝水的藥物。 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關心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