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文章標題:精神症狀的處理(家屬篇) •發表單位:護理部 •發表日期:2014-04-30 •文章內容: 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 精神症狀的處理(家屬篇) 一、有幻覺妄想症狀及怪誕行為的病患該如何幫助? (一)無需跟病患爭論或批評其幻覺、妄想或怪異行為,應採中立的態度,接受病患有其想法的事實,勿附和病患對幻覺或妄想的解釋,但可適當表示自己並無此感覺或看法;且要關心病患有這種幻覺時的感受。 (二)盡量轉移病患的注意力於活動上。 (三)如病患深受幻覺或妄想的影響而有怪異行為或出現攻擊/自傷行為時,應立即協助送醫診治,以維護病患或他人的安全。 二、有暴力傾向的病患該如何幫助? 家人不要慌亂,控制自己的情緒。以沈穩的態度、肯定的語氣告訴他,這是一種不被喜歡的表現方式。試著讓病患者說出心中的想法、感受,或提供一個安全的發洩方法,如:打枕頭、運動等,以避免暴力行為的發生。避免挑釁和敏感性的言詞或話題。將剪刀、煙灰缸收起來,以防其作為功擊的武器。避免單獨面對,尋求他人的協助;必要時送醫治療。 三、情緒過份高昂的病患該如何幫助? 用接受的態度傾聽病人的想法、感受,對於可行的要求給予滿足,但不需立刻答覆不可行的要求。假如病患激動得無法接受勸說及轉移注意力時,可以肯定 、堅決但不責備的態度告訴他:「我們很關心你,但這是不可以的。」以達限制的目的,也使病患感受到安全與信任。其次要特別注意病患是否因活動量過大,注意力不集中,容易疏忽照顧自己的安全、起居,所以必須佈置一個簡單、安全的環境,用簡單、直接、重覆的語句與病患互動。 四、嚴重憂鬱的病患該如何幫助? (一)溝通方面:應以簡單、直接、重複的詞句及溫柔的語調接近病患,且必須以了解及尊重的態度來鼓勵病患,使其在情緒低潮中慢慢地再有信心接觸外面的事物,減低不被瞭解、孤獨、缺乏信心的感受。 (二)生理方面:因病患缺乏食慾,在食物的選擇上宜採易咀嚼、消化,高熱量、高蛋白質的食品;採少量多餐及在旁陪伴協助進餐的方式以改善進食狀況。由於病患活動不足而常致便秘,可給予高纖維的食物及水果。此外,幫助按摩四肢,做被動性運動,可間接增加活動量及改善血液循環。 (三)環境方面:應盡量減少噪音以免刺激不適,適時地鼓勵其活動即與人接觸。 (四)行為方面:需預防病患因憂鬱而產生自殺行為,避免讓病人獨處,留意病患的情緒變化及言行舉止。 五、有自殺意念和自殺行為的病患該如何幫助? 臨床上自殺的病患以憂鬱症、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多。應督促病患定期門診追蹤,遵從醫師指示按時服藥治療。在接受治療,症狀改善後,自殺危機是可以解除的。 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關心您 |